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回复: 0

[中成药物] 资生丸,脾胃虚弱者的良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18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资生丸系明·缪希雍健脾养胃之名方。内伤杂病多影响到脾,若脾胃生机不振、则它脏之疾随起,即《内经》所谓“纳谷者昌‚绝谷者亡”是也。

资生丸又名“保胎资生丸”“人参资生丸”。资生丸最早用于治疗妇人妊娠三月,脾虚呕吐,或胎滑不固,兼治脏腑,常人调中养胃,饥能使饱,饱能使饥。



资生丸药物组成:

这个处方的药物组成比较复杂,所以制成丸剂。
组成:
党参、炒白术各90克;
茯苓、陈皮、神曲、生山药、莲子、生麦芽各60克;
炒薏苡仁、白扁豆、白豆蔻、芡实、炒山楂各45克;
藿香、桔梗、炙甘草各30克;
川黄连12克。
大便稀薄者,加泽泻60克。
上药共为细末,水飞为丸,梧子大。一日3次,每次2~3克,饭后服用。用白汤或炒米汤、橘皮汤、炒砂仁汤,嚼化下。忌桃李雀蛤生冷。


补益资生丸与资生丸成相似,只是把党参换成了人参。


使用注意:
①、忌食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食物。
②、不适用于肠结核腹泻,主要表现为午后低烧、盗汗、晨时腹泻。
③、不适用于急性肠炎腹泻,主要表现腹痛、水样大便频繁,或发烧。
④、哺乳期妇女慎用。
⑤、服本品时不宜同时服含有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



主治特点:
本方具有健脾开胃,消食止泻功效。主治脾虚不适,胃虚不纳,神倦力乏,腹满泄泻及胃痞。主要用于脾胃虚弱兼有湿热之胃痛,泄泻,呕吐,疰夏,虚劳等。其临床应用指征是:脘腹胀满,胃中不适,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大便溏薄,面黄肌瘦,神疲乏力等。凡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慢性胆囊炎、慢性肝病等,或大病之后脾胃困顿,见上述症状者,可考虑用此药治之。

原方治疗的是女性的妊娠及滑胎。但大家都知道,治疗妊娠及滑胎有很多处方,如张仲景的当归芍药散,及后世的寿胎丸,还有泰山磐石散这类处方,都可治疗滑胎或胎动不安,但资生丸所主治的滑胎或妊娠的呕吐,主要是针对脾胃虚弱之人出现的妊娠呕吐及胎滑不固症状。


病因病机:
这首处方具有很好的益气健脾、祛湿、行气、清热、消食等多方面的功效,可谓是兼顾得比较周全的处方。它所主治的病症,首先是脾虚,而且脾胃虚弱为本,导致了生化不及和运化失常两大方面功能障碍。当脾胃生化不及,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气血亏虚不足,最外在的表现是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在妊娠方面表现为胎萎不长或滑胎。


第二,脾虚导致运化失常,运化失常体现在湿浊内生。痰湿内生以后,病人表现为大便溏泄。湿浊内生最突出的表现为大便偏溏稀,日行数次一般三次为多,如果超过四五次,那么他的湿邪偏重,不能单独使用资生丸治疗。湿浊内生后,湿邪易困阻气机,导致脾胃气滞,表现为胃中痞满或腹胀。


同时湿浊内生,湿邪郁久以后可化热,所以大便溏泄的时候,可能会有一点肛门的灼热感,或者有一点口苦。另外脾虚运化失常容易导致食积内生,这是伴随而来的。



配伍特点:
针对脾虚生化不及及运化失常两大主要的病机,本方采用的方法,一方面针对生化,一方面针对运化。


针对生化,采用参苓术草——四君子汤,益气健脾,同时配伍薏仁,莲肉,扁豆,怀山,这就是我们参苓白术散里面的健脾的“八宝”。同时薏仁,莲肉,扁豆,怀山还有渗湿止泻之功效,它可以兼顾一下运化失常导致的湿浊内生。


湿邪内生,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通过芳香化浊的方法,所以本方采用藿香,砂仁,白豆蔻来芳香化湿,这三味药还兼有行气之功效。针对气机不畅,还配伍陈皮、桔梗。桔梗具有宣肺畅湿之功,桔梗在参苓白术散还具有载药上行,引药归肺,培土生金的作用。湿邪内郁生热,稍用一点点黄连来清热除湿,大家别看黄连用到了四钱,但他它在本方中的用量并不大,它只是一个佐药。针对食积,选择麦芽,神曲和山楂。


还有一味很重要的药,就是芡实,芡实本身可以益气健脾,同时还有固肾填精之功效,所以久病以后可能会影响到肾精,毕竟芡实可以针对的是胎滑不固,久病以后可能会引起的肾气不固。另外,芡实还有健脾祛湿之功效。


所以资生丸处方的配伍的特点就是兼顾面较广,标本兼治。既针对了生化不及,又针对运化不及,既针对了脾虚,又针对了脾虚以后的生成的湿浊,气滞,食积,生热。同时以丸剂的形式服用,所以药性平和,适合虚劳之人缓慢培补体质,在临床上面可以治疗长期脾胃虚弱之人,以及经常出现妊娠呕吐以及滑胎之人。



鉴别运用:
通过分析,我们看出了资生丸和参苓白术散的区别。资生丸基本上包含了参苓白术散的所有成分,但资生丸里面还有藿香,白蔻,所以它化湿的力量比参苓白术散强,同时它有黄连清热燥湿,可以兼顾到有热象。方中有麦芽,神曲,山楂,可以针对食积,所以资生丸比参苓白术散更加全面。
大家都知道,参苓白术散一方面是针对脾虚泄泻,另一方面,针对脾虚以后导致的肺虚久咳。而本方兼顾的面更广,针对的是妊娠呕吐胎滑不固,在祛湿止呕,祛湿消积方面比参苓白术散更强,而且加入芡实,固胎安胎效果更好。



资生丸临床运用:
资生丸首载于明·缪仲淳《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卷二妇人篇,治“妊娠三月,阳明脉养胎,阳明脉衰,胎无所养,故胎堕也”,故又称保胎资生丸。


张三锡曰:“余初识缪仲淳时,见袖中出弹丸,咀嚼。问之曰:'此得之秘传。饥者服之即饱,饱者食之即饥’。因疏其方,名资生丸。余大喜之,而颇不信其消食之功。已于醉饱后,顿服2丸,径投枕卧,夙兴了无停滞,始信此方消食之神也。”据张三锡所述,可见此方确是缪仲淳得之秘传,用之屡屡有效之方。


清·王旭高以此方治外科牙漏及幼科疳积,曰:“牙漏由胃中湿热而成,加苦参服效”,“疳积多由脾虚积滞,故此方亦治之”。并自按:牙漏多由肾虚血弱,心胃火亢,故当养阴。然有湿热者,曾见黄乐亭先生用资生丸加苦参、重用川连为丸,服之效。又按:三焦五脏生生之气,全资脾胃而输化。此方补脾胃而仍分理三焦,以之治脾虚气滞者颇宜。


罗东逸曰:“此方始于缪仲淳,以治妊娠脾虚及滑胎。盖胎资始于足少阴,资生于足阳明,故阳明为胎生之本,一有不足,则元气不足以养胎,又不足以自养,故当三月,正阳明养胎之候,而见呕逆,又其甚者,或三月、或五月而堕,此皆阳明气虚不能固耳!古方安胎类用芎、归,不知此正不免于滑。


方以参、术、苓、草、莲、芡、山药、扁豆、薏苡之甘平,以补脾元;陈皮、曲、麦、砂、蔻、藿、桔之香辛,以调胃气;其有湿热,以黄连清之燥之,既无参苓白术散之滞,又无香砂枳术丸之燥,能补能运,臻于至和,于以固胎,永无滑堕。丈夫服之,调中养胃,名曰资生,信不虚矣”(摘自《古今名医方论》)。


严苍山先生擅长调理脾胃,对于脾胃虚弱疾患,常用本方治之。尝曰:“资生丸组成包括了补不足、损有余、调升降三方面。补不足有四君、怀山药、扁豆、莲肉、芡实,损有余有焦、楂、曲,调升降有藿香、陈皮、砂仁、白豆蔻、黄连、泽泻、桔梗等。”


关于'饥能使饱,饱能使饥”,严师指出所谓饥者,即胃中嘈杂,可加珠儿参、知母、煅石膏以清胃,酒白芍、炙甘草、山黄精以缓中;饱者,即不思纳谷,宜如川石斛、北沙参、莲肉、谷芽以养胃阴。后学遵师法施用,有左右逢源之妙。


当代医家蒲辅周先生,善用资生丸治疗脾胃病,指征为:食欲不振,消瘦,大便溏。


岳美中先生特撰《资生丸治疗脾胃证》一文,并有治验二则附以佐证:

      一例12岁女童,自幼发育不良,读书片刻即感目抽而痛,因此休学。岳老辨为脾胃不足证,以资生丸培育后天之本,治疗月余,食量大增,视力亦见增强。另一例古稀老人,患肝脾虚症,见腹胀,纳呆,便溏。岳老用资生丸补气健脾,治疗月余,肝功改善,脾虚告愈。岳老云:“本方治纳食少而不馨之脾虚证,效果良好,尤宜于老年人。”
      1973年10月底,岳美中先生应邀为越南领导人阮良朋治病。阮患有慢性肝炎,腹胀不消,食欲不振,嗳气不止,大便稀溏,形体消瘦,脉象缓弱。岳老认为是脾胃受损太甚,化源不能资生,故停用其他药物,用资生丸一剂,将药物成细末,每日煎服三钱,煮取两盅,早晚各一次。服用月余而愈。


资生丸为半补半消药。用此方治疗慢性脾虚证或兼有湿热者,诸如慢性胃肠炎、消化性溃疡、消化不良等,以面色无华,食欲不振,消瘦,腹胀,大便稀溏为主要见证,于老年人与儿童尤为适宜。



资生丸用法:   
1-服用资生丸,不论何种制剂,均应以1个月为1个疗程。
对慢性顽固性疾病,一般3~6个月可获效。我在临床中有如下体会:其一,服药很快出现疗效者,不可停药,要坚持服用1~3个疗程。其二,服用一个疗程效果不明显者,切勿轻易更变处方,应继续服用,疗效会慢慢出现。其三,个别病人初期会出现口干、胃满、便稀等,此乃“瞑眩”现象,可减量服用,或将一日用量分为五六次服用。至于服多少疗程为宜,要视病情而定。“王道无近功,多用自有益”,日日服之,必有效果。

2-无病保健的话晚饭后服一颗就可以了。

含着让津液分泌出来慢慢在嘴里消化嚼碎再吞下去比较好些,这样到肠胃比较容易化开,如果不喜欢嚼食,可掰开弄碎用温水吞服。资生丸还可以这样吃,资生丸饭前吃了保护脾胃,饭后吃了清理身体。
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宜自己的方式,就是最好的方式。
①、比如平时饮食习惯还算好的,可在饭后吃。
②、如果消化不好,胃酸过多或有其他胃病的话,也在饭后吃。
③、假如你是那种容易胃胀吃饭狼吞虎咽暴饮暴食的人,就需要在饭前吃一颗资生丸帮你护住脾胃。
④、不得已出去应酬的朋友,餐前餐后各吃一颗资生丸,瞻前顾后是个非常好的方法!首先帮你护住脾胃,吃多了不容易胃胀,如有喝酒的,这里面泽泻、茯苓祛湿利水,橘红护肝利气,这样可以消水止呕。暴饮后再吃一颗,帮我们迅速化掉积滞。
整个方意加起来,可以把你食积、气积、排便困难、暴饮的前后问题都给解决!不过还是提醒各位不要觉得有了保护就可以酗酒了。

脾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我们活着就是靠它,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好多人气血两虚脾虚齿痕舌,先调下脾胃吧,有人感觉瞎耽误工夫,其实你脾胃好了,从饮食当中能吸收到营养了,气血随之就来了。脾没有补过,只有不及,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脾属中土须四季调养,其它脏气衰败可救活,脾胃气衰败那就Game Over了,切记。


我们以前有一款四君子汤,后来随着经验积累发现好多情况是虚实错杂的。四君子是针对脾胃气虚,也就是脾胃虚弱的,有的属于遇寒脾虚就加重的,比如一吹空调拉肚子,一吃凉拉肚子,这种属于脾胃虚寒,四君子能调但不能全调好。还有的脾胃虚弱又兼脾阴虚,口干,不想喝水;脾胃虚弱又兼口臭便秘,胃火大的;还有湿热困脾、痰湿困脾的,四君子面对这些情况就力不从心了。

现在人多是这种虚实错杂的情况,那有没有一个方子能管的全面些?脾胃乃后天之本,那有没有正常人也可以常年用来保健的方子?作为女人最害怕的就是长皱纹,那我知道衰老与脾胃有很大关系,有没有方子能帮我们保养好脾胃延缓衰老的步伐?瘦人怎么吃都不长肉,胖人喝凉水都能长胖,有没有方子能帮我们恢复苗条身材?千寒易除,一湿难祛,有没有方子对湿气可以标本兼治?


资生丸这个方子考虑全面,阴阳-补泻-升降都齐了。补脾阳的人参、白术;补脾阴的山药、白扁豆、莲子肉;泄湿的茯苓、薏苡仁、泽泻;行肺气的陈皮;开胃气走气分的麦芽、白蔻仁、藿香;开胃气走血分的山楂;去胃中浮火的黄连;起收敛作用,防止薏苡仁等过泄的芡实,升清阳之气,与泄物配合,升清降浊的桔梗。没有比它考虑更周全,调理脾胃更全面的了。


脾胃的虚实证:
1-虚证:
脾虚分气虚和阴虚。
①、脾气虚的人表现为吃了东西消化不了,或者酒肉穿肠过,能消能化吸收不了,完谷不化,吃什么拉什么。所以,这种脾虚的人一般特别瘦弱。“面黄肌瘦”“手无缚鸡之力”,人在没有能量补充摄入时,会产生不安全感。所以这些人还表现出担心,担心这担心那,担心老公担心孩子,整天考虑负面,想着老有点什么坏事,典型的杞人忧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忧。那这种情况,适合四君子膏。在脾虚初期,四君子膏适合平人以及脾虚初期的保养。还有一种是不能碰凉风,或空调吹到肚子,也立刻就泻,这种属于脾胃虚寒。

②、脾阴虚,就是阴液不足,这种人通常表现为嘴干,没唾液。嘴干,但是喝水却不解渴,甚至有的人嘴干,也不想喝水。或吃饭的时候,吃一口饭,需要同时喝一口茶往下送。这些人比较喜欢吃汤泡饭,茶泡饭之类,不喜欢干饭。我们的胃表面有一层黏液来保护胃壁,萎缩性胃炎就是阴液不足,胃黏液几乎都干了,胃酸慢慢把胃壁腐蚀了,这就是胃溃疡。这些人到晚上做梦就找水喝,四处找水,没有水渴醒。

2-实证:
脾胃功能不好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脾实,实证,脾胃火大。他是那种吃了还想吃,总想吃东西吃不够的人,喜欢喝冰冷东西,这类人消化功能太强。糖尿病人消谷善饥,这就是脾实表现。这些人晚上做梦就不停的找东西吃,吃了还想吃。还有的做梦找东西老找不着,这种情绪就是『虑』,所谓虑就是急切的期待有件事要发生,我们说吃饭要细嚼慢咽,其实就是给胃的节奏和蠕动的空间,这种脾气大胃火大的人,就是一股脑要吃,资生丸里,黄连可以清掉胃中浮火,实在是考虑周全的好方。另外按揉三阴交穴可疏泄脾胃火。泻掉脾胃的火,胃火引起的口苦口臭,大便秘结,牙龈肿痛,口渴引饮等情况也会改善。

脾胃虚寒、脾阴虚、胃火大的情况都要用到资生丸了。

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在人体内,上为阳,下为阴,阴阳之气上下循环,从而构成了气机的升降,在气机升降过程中有一枢纽,它就是脾胃,脾胃属土,土居中央,处阴阳之交,清浊之间,所以它又被称为中气。


中气是气机升降的关键,在身体的圆运动中,中气里的脾气向上升,胃气往下降,一升一降,一推一拉,这就使圆运动有了动力。因此,脾胃虚弱了,圆运动就失去了动力,整个人的气机升降会出现问题;相反,只要中气不败,身体不管多少毛病,都能慢慢调理好。

身体许多问题的调理都可从脾胃开始。当一个人的问题很多,症候复杂,难以下手时,就可从脾胃入手;我们抓住了它,就抓住了气机升降的关键,只要气机上下通调,阴阳交泰,水火既济,那么身体就会自己恢复,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会逐渐消失;如果我们不善于解决主要问题,只盯着那些细枝末节的症状不放,就会乱了手脚,最终在复杂症状前败下阵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络文摘收藏 本站内容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GMT+8, 2025-4-28 18:22 , Processed in 0.07622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