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回复: 2

[中成药物] 资生丸-健脾开胃-消食止泻-脾虚不适-胃虚不纳-神倦力乏-腹满泄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9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资生丸主要用于脾胃虚弱兼有湿热之胃痛、泄泻、呕吐、疰夏、虚劳等病。其临床基本指征是:脘腹胀满,胃脘不适,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大便溏薄,面黄肌瘦,神疲乏力等。凡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慢性胆囊炎、慢性肝病等,见上述症状者,此方可谓除病之良剂。
“资生”二字出自《易经·坤卦》“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是说万物生命是由于顺应“坤元”之气而资生的。“坤元”者,大地也。大地深厚,负载万物,具备生命之大德。而人之脾胃属土,与大地同德,故为人身之“坤元”。营卫气血之资生,依赖脾胃所化水谷之精微方有所得。而资生丸正是从健脾和胃入手,胃纳谷脾健运,营卫气血自然资生,五脏六腑便会从“坤元”中得到充足的营养,四肢百骸各得其益,故能顺应天运而长生。
出 处
资生丸出自明代缪希雍《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缪希雍,字仲淳(约生活于1546~1627年),明代江苏常熟县人。精通医术,治病多奇中,所著《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为作者对常见病症的治疗心得、验案、效方,颇多独到经验。资生丸出自该书“妇人”篇,原名“保胎资生丸”,用于妊娠三月,阳明脉衰,胎元失养。盖胎气资始于足少阴,资生于足阳明,故护卫阳明亦为养胎之本。若阳明之气不足,则元气不足于自养,何能用于养胎!故当三月阳明养胎之时,会见呕恶之状。为此,缪希雍特制资生丸以滋养阳明胃气。他的好友王肯堂初识缪时,见其从袖中取出药丸咀嚼,问之何物?缪云:“此得之秘传,饥者服之即饱,饱者食之即饥,因疏其方。”(即资生丸)王肯堂颇不信其消食之功,“于醉饱后顿服二丸,径投枕卧,夙兴了无停滞,如信此方之神也。”(《王肯堂医学全书》)遂将此方附著于书,与世人共赏。至清代乾隆年间,资生丸被收入《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中,并增言此药“兼丈夫调中养胃,饥能使饱,饱能使饥,神妙难述”。且删去“保胎”二字,直言“资生丸”。由于《医宗金鉴》是中医最完备的综合性医学巨著,理论精当,公允平正,因此所收方药很快流传于世。其后,清代医家在其著作中多有转录,如苏州名医叶天士在其《叶氏医案存真·卷一》中云:“仲淳资生丸,多以补虚、通滞、芳香合用者,取其气通浊泄,人参补正之力得矣。”后学评价为“此等方法(指缪仲淳资生丸方),实开近代王士雄、费伯雄之门,而叶老则深得其中奥秘者也。”(李启贤《叶案疏证》)由此可知,清代中叶以后,资生丸已被广泛使用。
方 义
资生丸:人参三两,白术三两,白茯苓一两半,广陈皮二两,山楂肉二两,炙甘草五钱,怀山药一两五钱,川黄连三钱,薏苡仁一两半,白扁豆一两半,白豆蔻仁三钱五分,藿香叶五钱,莲肉一两五钱,泽泻三钱半,桔梗五钱,芡实粉一两五钱,炒麦芽一两。
上药十七味,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丸重三钱。用白汤或清米汤下,忌桃、李、雀、蛤、生冷。
资生丸是在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参苓白术散的基础上加减而成。方以人参、白术、甘草、扁豆甘温健脾阳;以芡实、莲肉、山药甘平资脾阴,是扶阳多于护阴;兼用陈皮、蔻仁香燥以舒之;茯苓、泽泻、薏苡仁淡渗以利之;山楂、神曲、麦芽助其消导;藿香开胃气,桔梗升清气,黄连清理脾胃之湿热。《医宗金鉴》在解析此方时云:“是方以参、术、茯、草、莲、芡、山药、扁豆、薏苡之甘平,以补脾元;陈皮、麦芽、曲、砂、蔻、藿、桔之香辛,以调胃气;其有湿热,以黄连清之燥之。既无参苓白术散之补滞,又无香砂枳术丸之燥消,能补能运,臻于至和,于以固胎,永无滑堕。丈夫服之,调中养胃。名之资生,信不虚矣。”清代顾松园所说,“此调补脾胃之圣剂”,具有“健脾开胃,消食止泻,调和脏腑,滋养营卫”之功(《顾松园医镜》)。可谓补中寓消,补消兼施之良方。吴仪洛在《成方切用》中评价资生丸“此方九补九消,即枳术丸之意而推展之”“名曰资生,重脾胃也”。
本方主要用于脾胃虚弱兼有湿热之胃痛、泄泻、呕吐、疰夏、虚劳等病。其临床基本指征是:脘腹胀满,胃脘不适,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大便溏薄,面黄肌瘦,神疲乏力等。凡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慢性胆囊炎、慢性肝病等,见上述症状者,此方可谓除病之良剂。
经 验
蒲辅周善用此方治疗脾胃病,指征为“食欲不振,消瘦,大便溏”。“此方无参苓白术散之补滞,又无香砂枳术丸之燥消。”(蒲辅周《蒲辅周医疗经验》)常用于慢性胃肠病、消化不良、大便溏不成形,若兼有冷痛,可改用附子理中丸或香砂理中丸有效。
岳美中特撰“资生丸治疗脾虚证”一文,并有治验二则。一例12岁女童,自幼发育不良,先天不足,累及后天。读书不过十分钟,即感目抽而痛,因之休学。切其脉虚软,舌淡,面色㿠白,目白睛过白,大便有时不成条,食极少,每顿不过半两许。岳美中辨为脾胃不足证,以资生丸培育后天之本,治疗月余食量大增,视力亦见增强。另一例古稀老人,患慢性肝炎,脘胀,食欲不振,每餐不过一两,午后心下痞硬,嗳气不止,大便稀薄,肝功能异常。脉濡无力,右关沉取欲无,左关稍弦,舌本苔白而润。应属肝脾不和,脾胃升降失调,脾虚尤为主要矛盾。患者过去用开破药太多,愈开破运化功能愈弱。故应取“塞因塞用”法,健脾和胃。考虑患者进食一两即作胀,故药剂亦不宜大。遂以资生丸治疗。进药一周嗳气减,矢气多,胀满轻,脉沉取有力。进食每餐一两增至二两。续服原方半月,脾虚基本痊愈。岳美中用资生丸补气健脾,治疗月余,肝功改善,脾虚告愈。岳美中云:“本方治纳食少而不馨之脾虚证,效果良好,尤宜于老年人。”(《岳美中医案集》)
岳美中非常重视资生丸的应用,尤其是对老年病的治疗。他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治疗老年病要首重脾胃。而治疗脾胃病,应以清淡补脾为主,辅以少量行气消食调理之品,代表方剂为资生丸”(岳沛芬主编《岳沛芬临床经验集》)。岳美中用此方,常重用薏苡仁与芡实,薏苡仁补脾之阴,芡实补脾之阳,两药共同推动脾的运化。岳美中晚年常制备资生丸自用,自觉对身体有益。他还提出:“资生丸是否有延寿作用,很值得研究。”
笔者治验:王某,男,63岁,2004年12月13日就诊。罹患阶段性腹泻1年余,加重2个月。自述大便不成形,间或水样便,每日二三次,伴有小腹隐痛、下坠,曾服补脾益肠丸、氟哌酸、黄连素等,初服有效,继之无效。脉弦细,舌苔薄黄、质暗红。依据病史与脉症分析,乃为脾虚失于健运,湿气不化,清气不升。治以健脾助运,化湿升清之剂。方用资生丸加减(汤剂):原方加用肉豆蔻温中行气,涩肠止泻;未用麦芽与泽泻,大便成形后加用柴胡、升麻升发清气,治疗月余,诸症若失。后改为一料散剂巩固之。(《毛德西临证经验集粹》)
体 会
数十年来,笔者常用此方治疗慢性脾虚证或兼有湿热者。诸如慢性胃肠炎、消化性溃疡、消化不良等,以面色无华、食欲不振、消瘦、腹胀、大便稀溏为主要见症,于老年人与儿童尤为适宜。2004年,笔者曾将此方介绍给湖南省《老年人》杂志发表,收到数十封读者来信,特别是湖南省慈利县一位下岗职工的来信,诉其患慢性糜烂性胃炎、慢性乙状结肠炎多年,经多方治疗无效。经服用资生丸4个多月,“腹胀,腹坠,肠鸣,全身乏力,少气懒言,食欲不振,消瘦,大便溏薄”等症状有明显改善和好转。他又将此方介绍给两位患有胃肠病的老年朋友,朋友服用两个月后,病情亦有明显好转。
资生丸是半补半消剂。根据临床体验,一般常用四种制剂。一是丸剂,二是散剂,三是煎剂,四是膏剂。不论何种制剂,均应以一月为一疗程。对慢性顽固性疾病,一般3~6月可获效。余在临床中有如下体会:其一,服药很快出现疗效者,不可停药,要坚持服用1~3疗程。其二,服用一个疗程效果不明显者,切勿轻易更变处方,应继续服用,疗效会慢慢出现。其三,个别病人初期会出现口干,胃满,便稀等,此乃“瞑眩”现象,可减量服用,或将一日用量分为四五次服用。至于服多少疗程为宜,要视病情而定。“王道无近功,多用自有益”,日日服之,必有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9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时间来到1546年,也就是明嘉靖年间,在南方的一座小城里,诞生了一位了不起的中医学家,他的名字叫缪希雍。

缪希雍这个人自幼聪颖,熟读各种医书,立志成为一代名医。

成年以后的他离开家乡,开始了四处游历的生活,一边领略各地的风土人情,一边跟人家切磋医术,一边收集中药方子。这些方子都是别人亲身实践过的,所以都是很靠谱很靠谱的。

一个偶然的机会,缪希雍结识了王肯堂,二人志同道合,特别投缘,因此结下深厚了的友谊。

阔别多年,再次见面的时候,王肯堂大吃一惊,因为在他的记忆里,缪希雍的身子骨挺弱的,然而眼前的缪希雍不但讲话铿锵有力,而且明显健硕了不少,王肯堂以为许是多年历练的原因吧。

其实这只是一方面,真正让缪希雍强健起来的是一种小丸子,缪希雍每天都带在身上,吃上一两丸。

王肯堂心生好奇,问他吃的是什么。

缪希雍也不隐瞒,和盘托出。

原来这个小丸子叫资生丸,专门调理人的脾胃,王肯堂也是一位中医大家,自然知道脾胃对人体有多重要。

临行前,缪希雍不仅把随身携带的资生丸赠予了王肯堂,还把方子也给了他。王肯堂对缪希雍的话虽然深信不疑,但他并不认为资生丸有多么厉害。直到有一天,他和几个朋友相聚,酒足饭饱以后回到家中,才发现胃里头难受的根本睡不着。


此时他想起来了缪希雍送他的资生丸,想起来了缪希雍所说的此药“调中养胃,饥能使饱,饱能使饥”。何不试验一下?吃完以后,果然当天晚上睡得很好,第二天一早起来,胃里也不难受了。

打那以后,王肯堂如获至宝,还把它介绍给了身边的人,第一个受益的就是他的父亲,王肯堂的父亲活了九十多岁,很难说没有资生丸的功劳在里头。

资生丸由山药、莲子、薏米、芡实、白扁豆、泽泻、甘草、山楂、六神曲、化橘红、桔梗、茯苓、麦芽、人参、白术、豆蔻、广藿香、黄连组成。

中成药叫补益资生丸。

人参、白术补气健脾,气是动力,脾气虚,人就容易犯困犯懒,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所以为什么现在有好多人一天到晚窝在沙发里,不爱动弹,老想睡觉,脾气虚啊。

化橘红行气,等于是一边补,一边疏通。另外,化橘红止咳的效果特别突出,因产自广东省化州市故名化橘红。古人认为,初咳在肺,久咳在脾。咳嗽老不好,是因为脾胃不好。在补脾的方子里加一些止咳的药材,效果往往不错。

桔梗有升提之性,在这里主要是防止气陷,就是气虚的久了导致气陷,比如脏腑下垂在中医看来就是气陷之象。桔梗的力量非常不一样,古人对它的评价是舟楫之药,在一众升提之药里,唯有桔梗有这样的赞誉。

白扁豆、山药、莲子、芡实都是补脾的,它们四个的好处就在于既是药物,也是食物,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平和,脾胃也是这样的性子,不争不抢,不急不躁,非常的温和。所以相处起来是比较融洽的。

茯苓、薏米、泽泻、豆蔻可以祛湿,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湿气是脾虚不能运化的结果。

这里头豆蔻是一味芳香的药材,芳香化湿,能把湿气温化掉,还能开胃。说到豆蔻,唐代大诗人杜牧还曾为它写过一首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当然,杜牧赞美的是豆蔻花,而我们入药用的是它的果实。

藿香也是一味芳香的药材,芳香化湿是肯定的。另外像湿浊中阻引起的呕吐腹泻,藿香就能治,所以古方藿香正气散以它来命名。

豆蔻和藿香以其芳香之气还能振奋脾胃,给脾胃加油鼓劲,增强脾胃运行能力。

山楂、神曲、麦芽消食导滞,积食也是脾胃虚弱的一大表现。和成年人相比,小孩子更容易积食,如何是好?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各等量熬水喝,前两味都是可以吃的,神曲就厉害了,《药性论》里说它“化水谷宿食,癥结积滞,健脾暖胃。”水谷宿食也就是积食,癥结积滞是啥,是体内一些坚实的包块。神曲不光能消食,还可以消包块。民国大医张锡纯就用神曲加鸡内金治好了一个人胃里头的包块。

黄连清热,防止积食啊,湿气啊化热。黄连苦寒,好在不是主角,再加上有人参、白术,可以对它的苦寒之性起到一个制约的作用。所以这里大家不用担心它会损伤正气。

脾胃虚弱的人除了上文提到的总是懒洋洋的,提不起精神,爱犯困,早上睡不醒,甭管前一天多么早睡下,第二天依旧呵欠连连。还有以下几点表现:

吃东西比较少,看到饭菜没有胃口。或者食欲还可以,但是每次一吃完,胃里头就胀得难受。

这个药很平和,老少皆宜,小孩子也可以吃。小孩子挑食厌食,要看他平时是不是吃很多零食,有些小孩虽然零食吃很少,但是到了饭点依旧没食欲,连一碗米都吃不下,面黄肌瘦的,通常是因为脾胃虚弱。

大便不成形,动不动就拉肚子,西医称之为慢性腹泻。

容易积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消化功能不是很好,这个药它有一个双向调节的作用,胃口不好的,它能帮你把胃口打开。暴饮暴食之后,消化不了的,它能帮你把积滞分解掉。

现在有很多中成药,光听名字,大家可能不知道它是干嘛的,有什么作用的,比如补益资生丸。

古人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万物生长都离不开土地,所以万物资生的前提是什么?脾土不虚。土在中医里头不就代表脾胃么?

这样去理解,大家就知道了,哦,原来这个药是调理脾胃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10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络文摘收藏 本站内容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GMT+8, 2025-4-28 18:50 , Processed in 0.03469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