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回复: 0

[中成药物] 老年小孩保健奇方——资生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18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资生丸,为明代大医缪希雍创方,收录在其著作《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中,方为:

炒白术90g,薏苡仁90g,人参90g,山楂肉60g,神曲60g,陈皮60g,茯苓45g,山药45g,麦芽45g,芡实45g,白扁豆30g,莲子30g,炙甘草15g,桔梗15g,藿香15g,白豆蔻10g,黄连10g,泽泻10g。

这是做成丸剂的用量,丸剂制作,将上药焙干研细末,用蜂蜜为黏合剂制成丸子,服用量,每次6g,用淡生姜水送服。

如果用饮片煎水剂型,则上药用量除以10,即可。

清代医家沈萍如在其《鲙残篇》中,着重谈了这个方子。沈氏引明代医家王肯堂的故事,说王肯堂这么说过:

王肯堂刚认识缪希雍时,这位传奇般的同行从袖子里拿出弹子一样的小丸放嘴里咀嚼,当然,这可不是缪希雍故意装逼,王肯堂就问他,这是什么秘药,缪希雍说,这可是得之秘传,方名叫资生丸。王肯堂问他有什么功效,缪希雍说,咱这么说吧,饥饿时服下可饱,饱胀时服下可饥饿,你说是不是好东西。

还好,缪希雍也没保守,把方子告诉了王肯堂。王肯堂也是名医呀,他似信非信,你老缪该不是吹牛吧?他也照方配制了一副,为试验效果,王肯堂在一次吃饱喝醉后服了两丸,就和衣就枕睡下,本来,喝醉了人多少有些难受,加之又吃饱了饭,胃里的滋味相信有这种经历男士一定记忆犹新,可一觉醒来,王肯堂觉得清清爽爽,没一点宿酒宿食的滞碍,于是,他相信缪希雍出言不虚。

王肯堂的父亲年事已高,有脾弱现象,食量少,且痰多,为解决这个问题,王肯堂将资生丸作为他父亲余年的保健药,后来,健康长寿全靠这款保健药。因此,他特别站出来公示这张方子,造福世人。

当然,缪希雍也没藏之深秘,在他的书中,同样毫无保留的公示于众。

中国的古代医家向以济世苍生为己任,具有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从缪希雍和王肯堂两就可窥斑见豹,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沈萍如对此也有深刻体会,他说,辛卯年(即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这年乾隆出生,为兔年)他回越中,见到姨母,说是病了好几个月,一直卧床养病,这年,他的姨母已经78岁了,每夜要起来解三四次大便,而她一天所吃的食物虽吃几餐,总量不到一盂,当时的症状是:

肚子无休无止的痛,人很消瘦,又很疲倦,坐起来都辛苦,说话都没力气。

沈萍如就问,这么长时间,找过的医生该不会少吧?姨母说,请过多名先生,就是没有效果。沈萍如让她把那些医生的处方拿出来看看,姨母吩咐家人取来,沈萍如一看,大都采用补火生土的办法,方子无非是右归丸、四神丸之类换来换去,全都是采用煎剂。

下面这句话是重点,也是干货,有心者不妨抄下来:

沈萍想,治脾胃病不宜使用煎剂剂型,年龄大的人往往耐不住峻补,吸收不了。要知道,脾胃病连高营养都消化不了,又何况是大补之药,它会阻碍气机,阻塞脾胃的运化。最好的方法莫过于用消补的方法,即补中有消,消中有补。

于是,沈萍如执意使用资生丸。谁想,服用几天后,腹痛慢慢减轻,拉肚子也慢慢消除了,10天后,这位78岁的老太太慢慢有了食量,一个月后,彻底康复了。

到沈萍如记这件事时,老太太已经服用资生丸7年了,7年间从未间断(注:千万不把是药三分毒视为真理,上品药材无毒,久服轻身。)这年老太太84岁,一餐能吃两碗饭(此处要不要给个👍)。

通过这件事,沈萍如认为王肯堂介绍的缪希雍这个方子没有吹牛,货真价实,杠杠的!

资生丸是老年人养护后天脾胃的良方,同样也是儿童调理脾胃的良方,儿童之病多生于脾胃失调,此方甚合病机。

脾胃是后天之土,土能生万物,也能载万物,《周易·彖传》说: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乾为天,坤为地,万物资生在土地,并以此顺承上天。

脾胃之法实为王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络文摘收藏 本站内容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GMT+8, 2025-4-28 18:13 , Processed in 0.02247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