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6|回复: 0

[患者交流] 抑郁症中医治疗历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9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从14年的青春期开始有抑郁情绪,17年高三已经严重影响学习了,上大学后出现明显的躯体化症状,胸闷气短等,但由于当时没有抑郁症相关的概念,没有把它解读为一种病,而是在不断攻击自己不在状态,到21年大学毕业,8月开始意识到可能是抑郁症,随后开展中医方面的治疗。
  一开始因为病耻感,没有去医院就医,在家人的帮助下试了些非处方药,比如:当时精力很差,二十几岁的人还没有五十岁的精力好,买了归脾丸来吃,结果全身长痘(身体淤堵很严重的信号),后来家里人找了一个医生熟人看了下,也没有太明说情况,医生推荐用丹栀逍遥散,当时吃了后感觉心念宽广了很多,气也顺了,后来在网上查阅丹栀逍遥散的资料,接触到气郁化火理论,原来肝气郁结后能和五脏联动,产生后续的病变,这也让我get到了抑郁的一个病因:肝郁
  之后情绪不顺就吃点丹栀逍遥散调理,当时的我认为病不是大事,吃丹栀逍遥散就能好,好不了是心理问题,于是开始修心之路,接触禅宗,道家,写日记与自己的潜意识对话,但我还是低估了这个病身体层面的严重程度,其实远不是肝郁那么简单。
  就这样过了一年,在22年的7月,躯体化症状到达顶峰,整夜失眠,轻微躁狂,抑郁,幻听,胃痛,不能吃冷的,腿麻木、抽搐、肌肤甲错。自己再怎么修心也修不回来了,被逼到极限,终于克服了病耻感,一个人去医院就医了,我本以为这事会在就医后被快速解决,但没想到漫长的求医路才刚刚开始。
  第一个医生是当地二甲医院的,当时诊断我是肝郁脾虚,开了四次方子,除了情绪方面略有改善,对整体情况并无大的作用,吃过多次后断定他医术有限,就换医生了。
  第二个医生是一位省级名中医,针对我的失眠开了酸枣仁汤,(其实是阳虚失眠),认为我肾阴虚,用了很大剂量的滋阴的药(其实确实有阴虚,但当时脾胃还是阳虚状态,补阴的药吃进去也运化不了),感觉有点用,就一直吃了十几副,当时我没经验,认为中医起效慢,有点效果就知足了,慢慢调理吧,但其实方子并不怎么对症。
  后来因为之前的医院距离远,就到附近的医院开之前的方子,开方的那位医生医德很好,提醒我用药渣泡脚会有效,后来我在泡脚的时候发现热气透不过膝盖,就买了些膏药贴在膝盖上,结果当晚睡了半年来最好的一次觉,反馈给医生,医生说是阳虚失眠,至此get到了抑郁的又一个病因:阳虚。医生结合我腿部抽搐的情况,开了真武汤,喝过之后,疗效显著,我才知道中医不是起效慢,对症的话效果立竿见影的。
  之后除了那次机缘巧合发现是阳虚外,其他几次治疗效果并不明显,又前后换了几位医生,也一直再没有大的突破。后来已是23年3月,家人看我状态还是很差,就开始四处寻求名医的治疗。

  先是线下看了一位抖音粉丝60万的北京东直门医院身心病专科中医医生,结果只能断出我是肝郁化热来,开了两次方没啥大作用,pass。又找了名中医李可的弟子的弟子,扶阳派,方子里附子量很大,药挺贵,作用不大。
  至此,我属实有点麻了,前后换了快十名医生,开了二十次左右的方子,每次开方以五剂来算,少则一两百,多则五六百,医院在别的城市,还得叠加路费,还有挂号费,林林总总算下来,保守也有五六千了。

  我思考了下,觉得这病之所以难治,一是因为它属于中医内科里一个小的分支,大部分全科医生少有这一分支的经验,而有这一分支经验的专科医生,又难有全面把握病情的能力,找到一个能切中我症状的医生太难了。二是因为病得太久了,有躯体化都五年了,最近一年才就医,病涉及心肝脾肾,阴阳气血俱损,(后来知道还有干血痨,这已经是很严重,久病伤血的表现了)。
  于是我不再为了能有哪个医生能切中我的病情,而去四处求医了,这样经济成本太高,效果还差,我试着就在本地问医生,与他们交流,解读他们开的方子,问他们的治疗思路,网上查资料,根据自己的状态,综合判断去调整。(其实不建议像我这样自己尝试调理,有风险,本人也是四处求医不得,才这么做的。)

  我在网上查抑郁症的相关中医治疗资料,了解知识,其中对我有帮助的有郝万山的抑郁症解读,朱丹溪的六郁论,一些零散的中医治疗情志病的方剂。其间当然走过弯路,用错过药,但也有起到过很大帮助的方剂:
  23年2月,附子理中丸,补阳气,印象中吃了三个月左右吧,才把阳气给补起来了。24年2月,阳虚再次严重,肢冷尿频,肾阳虚为主,脾阳虚为辅,桂附地黄丸和理中丸。
  4月,甘麦大枣汤(中成药:脑乐静)治疗突发的情绪低落有奇效(当你理智知道只是遇到了一个小冲突,但还是不受控制地突然情绪低落,得好长时间才能缓过来的情况)。
  6月,左归丸,肾阴阳双补,偏向补肾阴,这是之前医生提到的下肢抽搐,有部分是阳虚,有部分是阴血不足,这个药性比较温和,补阴不会伤到脾胃阳气,前后大概吃了5瓶左右,对下肢抽搐有改善。24年4月,感觉有提升记忆力的功效,普通地黄丸无此功效,应该是其中的龟鹿二仙膏的作用。
  7月,天王补心丹,补心阴,进入盛夏,躁狂加重,中医里讲躁狂诸症皆属于火,试过很多治躁狂的药:龙胆泻肝丸,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这些下火的药确实有用,但药性太寒,吃了脾胃阳气受损,下肢麻木,只有天王补心丹还算温和,就凑合着撑过了夏天。
  8月,安神定志丸,补心胆气虚,缓解心悸,恐惧,吃了后很有心劲,才知道“做一件事很有心气”中的心气是需要补起来才会有的状态。
  9月,黄连温胆汤,治痰火扰心,对躁狂有一定效果,且祛痰后感觉记忆力、理解力提高。
  10月,大黄蟅虫丸,治干血痨。我真的很怀疑现在的中医水平,这已经是我找的第十几个医生了,几乎每个医生我都会跟他谈我的小腿肌肤甲错的病症,但都被看作是普通淤血,不打紧,直到这个医生断出是血痹虚劳证中很严重的干血痨,才找对了方向。
  11月,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建中汤小建中汤,我翻看大黄蛰虫丸的词条,发现它属于《金匮要略》中的血痹虚劳篇,同篇中的黄芪桂枝五物汤有通痹,治麻木的作用,就拿来治下肢麻木,小建中汤治中焦虚寒偏气血不足,加黄芪后补营卫之气,来治疗脾胃,从血痹虚劳入手,病情调理有大的进展。24年3月,黄芪桂枝五物汤吃后头脑空明,记忆力,理解力提高,查资料后发现治疗阳郁神颓。
  24年1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之前的躁狂只能算勉强压住,经过发展甚至有增强趋势,发作时,左耳后的筋会绷紧,查资料是胆经,手部筋有扭曲的倾向,需要重镇,并且有便秘情况,认为是胆经郁热,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因为之前对脾胃和下肢的调理,无去年夏天伤脾阳,下肢麻木的副作用了,连续服用后,躁狂大幅减轻。
  3月,琼玉膏,补气血,大黄蟅虫丸破气伤血,古籍中记载用它善后。之前也尝试过阿胶和乌鸡白凤丸补血,也有效果(特别是阿胶,吃后状态有过大改善),不过祛瘀生新血最好用生地。
  4月,柴胡桂枝干姜汤,胆热脾寒,身体阴阳已经基本平衡,不宜再用单纯的补阴,补阳的药物,用它治上热下寒,统筹调理。
  4月,补中益气丸,治早饭后犯困。
  至此,身体已无大碍,除了治瘀血周期较长,在吃大黄蛰虫丸,脾胃久病,在吃香砂养胃丸,其他已经没问题了,即便出现情志上的问题,我也能自己断出来解决掉。而且对于中医的兴趣大增,如果不是专业限制,我甚至有考中医研究生的想法。
  最后,把期间遇到的治疗抑郁,躁狂的方剂整理一下:





抑郁症中医治疗历程 - 知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络文摘收藏 本站内容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GMT+8, 2025-4-29 03:16 , Processed in 0.08813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