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6|回复: 5

[历史名人] 商鞅 商鞅变法 商君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13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商鞅生平概要
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前338年),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军事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代。
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他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他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军事上,他统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被秦孝公赐予商於十五邑,号为“商君”,史称为商鞅。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公子虔诬为谋反,战败死于彤地(今陕西省华州区西南)。尸身被运至咸阳车裂,全家被杀。
二、商鞅生平详细
商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和军事家,以下是其生平大事记:
一、早年经历
  • 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卫国国君后代。
  • 商鞅年轻时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受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他向尸佼学习杂家学说,后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任中庶子。
二、入秦变法
  • 公叔痤病重时向魏惠王推荐商鞅,说:“商鞅年轻有才,可以担任国相治理国家”,又对魏惠王说:“主公如果不用商鞅,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投奔别国。”魏惠王认为公叔痤已经病入膏肓,语无伦次,于是皆不采纳。
  • 秦孝公继位后,为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在国内颁布了著名的求贤令。商鞅听说后,携带李悝的《法经》投奔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见孝公。
  • 商鞅通过多次与秦孝公的交谈,最终赢得了秦孝公的信任和支持。
  • 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商鞅在秦国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史称“商鞅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生产和战斗,登记户口制,实行连坐之法”等。
三、军事成就
  • 商鞅在军事上也有显著成就,他统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被秦孝公赐予商於十五邑,号为“商君”。
四、悲惨结局
  •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公子虔诬为谋反。
  • 商鞅战败死于彤地(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西南),尸身被运至咸阳车裂,全家被杀。
五、主要著作与思想
  • 商鞅主张法家思想,认为法治是治理国家的根本。
  • 他的著作《商君书》集中体现了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思想。
商鞅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变法使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为后来的统一六国开辟了道路。同时,他的悲惨结局也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3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孝公于公元前359年命商鞅在秦国国内颁布《垦草令》,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其主要内容有:刺激农业生产 [12]、抑制商业发展、重塑社会价值观,提高农业的社会认知度、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让国内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中、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等改革方略。

  • 第一次变法
主词条:商鞅变法
《垦草令》在秦国成功实施后,秦孝公于公元前356年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在秦国国内实行第一次变法 [14]。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户籍制度 [15]实行什伍连坐法、明令军法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 [16]、建立二十等爵制 [17]、严惩私斗、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改法为律制定秦律、推行小家庭制 [18]等改革方略。

  • 第二次变法
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北依高原,南临渭河,顺渭河而下可直入黄河,终南山与渭河之间可直通函谷关。为便于向函谷关以东发展,秦孝公于公元前350年命商鞅征调士卒,按照鲁国、卫国的国都规模修筑冀阙宫廷,营造新都,并于次年将国都从栎阳(今陕西富平东南)迁至咸阳,同时命商鞅在秦国国内进行第二次变法 [19]。其主要内容有:开阡陌封疆 [20],废井田,制辕田,允许土地私有及买卖 [21]、推行县制、初为赋 [22]、统一度量衡、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禁游宦之民 [23]、执行分户令禁止百姓父子兄弟同居一室 [24]等改革方略。
商鞅初行变法一年,秦民都说法令不便,太子甚至犯法,商鞅说:“法之不行,自上犯之。”本来要处罚太子,但考虑到太子身份尊贵,就处罚了太子的师傅公子虔公孙贾。秦民不得不服从新法。十年之后,秦民都适应了新法,出现了“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局面。之前说新法不便的民众中有人又说新法方便,商鞅说:“此皆乱化之民也。”将他们迁徙到边疆,此后百姓都不敢妄议法令。后来公子虔又触犯法令,被处以劓刑
兵败被杀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驷即位,即秦惠王。 [35]
商鞅变法涉及到利益的重新分配,“奖励耕战,实行军功爵制”为平民进入上层打通了通道,使秦国欣欣向荣,日益强大。但却打破了延续几百年的贵族的世袭制,因此得罪了贵族势力。商鞅在秦孝公病重期间,独揽军政大权,使秦国内部权力斗争激化。
因此,在秦孝公死后,公子虔等贵族势力便罗织罪名,诬其谋反。秦惠文王下令追捕。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见他未带凭证,告以商君之法,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治罪的。商鞅想到魏国去,但魏国因他曾骗擒公子卬,拒绝他入境。 [36]
商鞅回秦后被迫潜回封邑商於,发动邑兵攻打郑县(今陕西华州)。秦惠文王派兵征伐,结果商鞅在彤地(今陕西华州西南)失败战死。 [37]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秦惠文王同时下令诛灭商鞅全家。
商鞅虽然被杀害,他所推行的新法并没有被废除,而是一直影响着秦国乃至以后的秦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3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变法的负面影响。

变法的负面影响。

愚民政策。商鞅认为,人民是没有智慧的,也没有技能,于是他将“愚民”和“强国”结合在一起,贯彻于他的变法之中。短期来看,政策的实施,确实有利于秦国人同心协力,推进秦国的经济发展。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一定会激起人民的反抗意识。最直接的表现是,变法打消了人民和社会进步当中出现的创造性。为了防止老百姓出现反抗的意识,商鞅采用了更为严苛的刑法来进行管制。

在商鞅的规划下,秦国就如同一台机器一样,社会变成了三种人:一是高高在上的国君,二是执行法令的官吏,三是顺民,只需要服从命令。而之前在秦国出现的那些武士、儒生、游侠等等,全部消失了。变法后,整个秦国如同机器一样运作,效果当然明显,但氛围却是死气沉沉的。

压制工商业发展,弱化民主意识。原本战国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非常活跃,城市林立,尤其是商人阶层,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市场经济一片繁荣,同时伴随着的民主精神,也得到了萌芽,各种新思想不断涌现。结果这种正常的社会进步及发展意识,在秦以后,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变法要求,鼓励农耕,打击商贾。可见在商鞅的心中,农业是天下之本,而商贾则是天下之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3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近年来,为发展旅游业推广知名度,纪念不该纪念的古人在中国各地已司空见惯,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商洛会不会纪念商鞅?带着问题上网一查,果然!商洛早在2007年就建成了商鞅广场,广场位于商洛市区西北角,西滨丹江,北靠秦岭博物馆,广场中心有9米高的商鞅雕像,“商鞅”身佩宝剑,左手持简,右手前指,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
商鞅(约前395年-前338年),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裔(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周显王二十九年(前340年)获封商于(战国时期秦楚边境地域名,初为楚地,后被秦占领,辖区主要在商洛市境内)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关于商鞅,笔者称之为“中华第一民贼”,其著作《商君书》很快就被统治阶级运用得炉火纯青,自此勤劳而智慧的中华民族便开启了多灾多难的死循环模式,导致了“中国本质上没有历史,只是朝代轮回”,导致一代代人吃观音土,打倒旧皇帝当新皇帝,无法走出黑暗。
商鞅被封仅两年,被公子虔等人“诬告”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全家被诛杀。这是典型的“走狗烹”及其所创“连坐制”在自己及家人身上的“现世报”,其被杀被辱尸完完全全是活该,其家人被连坐冤杀正是其坏主意所祸害。
有意思的是,这么一个妖魔,却被后世不少歹毒凶残缺失人性的政客伥鬼推崇,其推崇者大多都未能善终。典型的有三:
一是“被腰斩、夷三族”的丞相李斯;
二是因宫斗失败被灭族的西汉御史大夫桑弘羊;
三是西汉汉成帝时黄门郎、新朝国师刘歆,因王莽杀其子而谋弑事败后自杀。
这充分表明,用商鞅的魔鬼理念治国,人人都是受害者,包括他们自身及所有位高权重者。
因此,商鞅是酿成中华几千年血泪史的最大帮凶,是自作自受的历史小丑,是一个挫骨扬灰都不足以解恨的妖孽!河南安阳作为商鞅故里,原本最具资格纪念,但并没有纪念商鞅,大抵根本没将商鞅作为正面人物;商洛作为商鞅封地大建广场去纪念商鞅,能带来多少旅游收入和知名度?是脑子发热还是骨头发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3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第一民贼”缘何好评如潮?

“中华第一民贼”是我对商鞅的评价,所谓民贼即祸民之恶贼妖孽,而且此第一一骑绝尘空前绝后。《商君书》中的驭民五术,很快就被统治阶级运用得炉火纯青,自此勤劳而智慧的中华民族便开启了多灾多难的死循环模式,导致了“中国本质上没有历史,只是朝代轮回”,导致一代代人吃观音土,打倒旧皇帝当新皇帝,无法走出黑暗。
暴秦为什么很快就灭亡了?我认为与“基因”有关,当时的人尚未被驯化成“顺民”,反抗意识强大;自汉武帝始,统治手法越来越流氓,蒙元和满清更是登峰造极,经过一代代的杀戮,豪杰之士遍遭抄斩断子绝孙,“好死不如赖活着”的顺民越来越多,中国人的基因彻底变了,懦弱与投机让中华民族陷入了苦难深重的宿命。
如此人神共愤的恶魔,为什么会好评如潮?笔者认为有三点:
其一,秦统一中国,“百家争鸣”彻底终止,中国沦为了非常禁锢的“大监狱”,但在很多没有“程序正义”意识,只有“成王败寇”思想的国人心中,无论采用什么血腥流氓手段,只要有新皇帝将“国家统一”起来便是至高无上的万世伟业,而《商君书》对促进秦统一中国立了大功;
其二,《商君书》是历代统治阶级极尽流氓手段进行统治的必修教材,历代统治阶级如开天眼嗜之如命,打心眼里尊商鞅为帝师;
其三,“中国有一类人,身处社会最底层却有统治阶级的思想。”
商鞅的结局非常惨,公元前338年,被诬告为谋反,死后仍被五马分尸进行“辱尸”,自作孽不可活,一代恶魔酷吏落到如此下场,真是报应,真是活该!历史上与之类似的阴毒恶徒还有很多,唐朝被酷吏来俊臣“请君入瓮”的酷吏周兴,清朝剃发令的始作俑者孙之獬,还有文革中的许多风云人物。

商鞅虽然死了,但其留毒却传了下来,阴魂千年不散。时移世易,一个悲天悯人的人,一个有人性的人,一个有正常心智的人,都不可能对商鞅有正面评价,除非这个人是认贼作父为虎作伥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是彻头彻尾的贱骨头受虐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3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商君书》是一部为统治者提供政治智慧和治国策略的经典著作,其中详尽地总结了驭民五术,用以帮助君主更好地治理国家、稳固统治地位。这五术包括:



1. 利出一孔:统治阶层应该确保全国人民都从唯一的途径获得利益,似曾相识,从而使百姓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样,国家的凝聚力将得到极大的提升,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2. 弱民:要削弱国民的力量,让他们无法反抗统治。这可以通过减轻赋税、限制他们的土地拥有量、以保护价收购粮食,抑制粮价上涨,消减士兵人数等手段来实现。这样,百姓们将失去反抗的力量,君主的统治地位将更加稳固。

3. 贫民:要使国民贫困,让他们无法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这可以通过调整税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限制商业发展等措施来实现。你就是农民不能干其他的,我的限制你们经营商品经济,制造门槛,让你们农民干不了。这样,百姓们将更加依赖统治阶层,有利于巩固统治地位。

4. 昭王术:让国民相信统治阶层的道德品质和英明神武,使他们无条件地信任和支持君主。这可以通过宣扬君主的仁政、展示君主的智慧和勇气等方式来实现。我们的君臣们为人民又做了多少惠民政策,给予了多少资金改善农民的生活方式等等。这样,统治阶层将得到民众的衷心拥戴,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5. 一民:让国民的思想和行为都达到一致,使他们成为顺从统治阶层的工具。这可以通过推行统一思想、限制言论自由、加强对教育和文化的控制等措施来实现。我们要爱国不让人欺负,免受外敌屈辱,就不说贪官污吏公权私用。这样,民众将更加容易管理,有利于君主的统治地位。

总之,《商君书》为统治者提供了驭民五术,以帮助他们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更好地巩固统治地位。通过对这五术的运用,君主将能够更加有效地管理国家,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1. 愚民:统一思想。

2. 弱民:国强民弱,治国之道,务在弱民。

3. 疲民:为民寻事,疲于奔命,使民无暇顾及他事。

4. 辱民:一是无自尊自信;二是唆之相互检举揭发,终日生活于恐惧氛围中。

5. 贫民:除了生活必须,剥夺余银余财(即通货膨胀或狂印钞票),人穷志短。五者若不灵,杀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络文摘收藏 本站内容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GMT+8, 2025-4-28 18:22 , Processed in 0.02367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