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表半里寒热虚实夹杂,清热与温阳配合。便溏多属于虚症、寒症因此多见于太阴病。上热下寒引起的大便异常。口苦便溏为主证。 柴胡桂枝干姜汤:下寒表现为大便溏也可以表现为大便干,程度相对较轻。下寒明显可以加四逆汤或四君子汤。 乌梅丸:主久利,下寒自然更重。增加了附子、细辛、蜀椒辛温散寒,明显力度大于柴胡桂枝干姜汤。 【方剂名】柴胡桂枝干姜汤 【出处】《伤寒论》 【类别】和解剂 【组成】柴胡24克, 桂枝9克 , 干姜6克, 瓜蒌根12克, 黄芩9克, 牡蛎6克(熬) , 甘草6克(炙)。 【用法】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温服150毫升,日二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功效】和解散寒,生津敛阴。 【主治】主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寒重热轻,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心烦;牡疟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现代常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胆石症、慢性胆囊炎、胸膜炎、慢性胃炎、疟疾、发热、痛经、月经不调、带下病、乳腺囊性增生症等病症。 【临证】柴胡桂枝干姜汤主要用于胃炎、乙肝、肝硬化、慢性胆囊炎、糖尿病、肺心病、乳腺增生、鼻窦炎、慢性结肠炎、甲状腺功能减退、心律失常、间质性肺炎、室性早搏、前列腺炎、口腔炎、输尿管结石等,病机属少阳枢机不利,三焦失职,水饮内停,或是肝胆有热而脾胃有寒者,用之加减治疗,多能取效。 【病机】少阳枢机不利,水饮内结。治法:和解少阳,温化水饮,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 【方解】方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瓜蒌根生津止渴,牡蛎化痰散结,干姜、桂枝温散里寒,甘草调和诸药,合而成为散结和解、温里祛寒之剂。 【要点】 ①本方以往来寒热、胸胁满、微结为辨证要点;以口苦便溏为主证。 ②半表半里虚寒证而见四肢厥冷、口干或苦,心下微结者。 ③《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