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前置知识点
一、中东国家(地理)。
中东地区具体就指西亚和北非大部分地区。版图记在脑子里有助于学习理解,加强记忆。重点关注的6个国家,伊朗、沙特、以色列、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如果把中东关系比作游戏,那么这六个国家关系就是主线任务,其主要宗教矛盾、民族冲突、地缘政治、国际关系最为关键。

“主线”国家版图
二、阿拉伯国家(民族)
阿拉伯国家是指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国家,老百姓主要讲阿拉伯语、信伊斯兰教,有相近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中东地区大部分是阿拉伯国家,但土耳其、伊朗、以色列除外。
大体上,中东地区主要民族有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波斯人(伊朗)、犹太人(以色列)。还有一个比较大的民族是库尔德人,但他们没有自己的国家,主要散落在中东地区多个国家之中。
这几大民族和睦共处是主流,不同时期又都有不同程度的恩怨纠葛,因此民族矛盾是造成中东乱局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伊斯兰国家(宗教)
1.伊斯兰国家
伊斯兰国家也叫穆斯林国家,是指以伊斯兰教为国教和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和地区。中东地区大部分是伊斯兰国家,但以色列除外。注意不要跟“伊斯兰国”混淆,“伊斯兰国”也叫ISIS,是一个活跃在伊拉克和叙利亚边境地区的极端组织,后面会讲到。
2.“逊尼派”和“什叶派”
伊斯兰教是中东地区国家主要宗教。伊斯兰教顺从和信仰的是真主安拉,而“先知”穆罕默德相传是接受了“启示”,行使安拉给予的“使命”,传播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其实相当于传教士,同时,他建立了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因此说,穆罕默德既是宗教领袖,也是政治领袖。
穆罕默德去世后,伊斯兰教就出现了“逊尼派”和“什叶派”两大派系,它俩主要分歧就在于谁是穆罕默德合法继承人上,这既是个宗教问题,也是个政治问题,二者区别简单说就是权力该由谁继承。
3.附加知识
本段如果看不懂可以跳过,看完整篇文章后再回头看这段,理解起来会更方便。在伊斯兰的教的历史中,“什叶派”和“逊尼派”大多数时期都处于敌对仇杀的状态。从信众人数上看,“逊尼派”的数量远多于“什叶派”,占全世界穆斯林的八成以上。可以说什叶派长期处于被逊尼派压制的地位。伊朗伊斯兰革命后,建立了“什叶派”神权政治,在这样政治体制之下,伊朗反美反犹并将什叶派意识形态作为对外革命输出的主要途径,其他有“什叶派”穆斯林中东国家就成为了伊朗革命输出的主要对象(革命输出指在本国革命胜利后,帮助其他国家进行与本国革命性质相同的革命。)。伊朗积极向外扩张什叶派势力,黎巴嫩的真主党、叙利亚政府、也门的胡赛武装,都成为了伊朗的铁杆同盟和势力范围。
因此,伊朗是“什叶派”穆斯林的中枢,其他“什叶派”势力主要分布在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沙特、巴林、也门等国。这里要注意,穆斯林国家这两种派别都有,只是人数、掌权情况不同。从版图上看,“什叶派”势力连成一条弧线,被称为“什叶派之弧”。“什叶派之弧”最大特点是反美、反以色列。从执政上看,中东国家目前只有伊朗和叙利亚是“什叶派”掌权,所以伊朗坚定支持叙利亚,而其他“逊尼派”国家大多忌惮伊朗的“什叶派”输出革命。

什叶派之弧
至此,把第一部分的3个知识点归纳一下:
中东国家是以地理划分的,阿拉伯国家则是以民族划分的,伊斯兰国家是以宗教划分的。中东地区是阿拉伯国家占多数,阿拉伯民族主要信奉伊斯兰教,而伊斯兰教在世界传播,不仅限于中东地区和阿拉伯民族,所以伊斯兰国家分布范围更广。
明白了上面几个概念,我们也顺带搞清楚了,什么是伊斯兰合作组织和阿拉伯国家联盟,前者是由伊斯兰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后者是由阿拉伯国家组成的地区性国际组织。
第二部分:中东国家几次重要冲突
我们按照时间顺序对中东地区几次较大的冲突进行归纳整理。中东关系之所以复杂,往往是宗教、民族、地缘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在理解把握时往往要站在全球宏观视角通盘理解。
一、巴以冲突和中东战争
1.巴以冲突
主要指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矛盾,从下图红绿两种颜色就能看出来,两国的领土纠纷有多么离谱。现在的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地区古称迦南,犹太人曾在这里建立国,后来被灭掉了,犹太民族遭到了驱离和迫害,但他们骨子里一直渴望建立自己的国家。二战后,在联合国的支持下,巴勒斯坦被拆分成犹太国和阿拉伯国,大约各一半,说白了就是一半土地给以色列,一半给巴勒斯坦。这个决议本意是好的,就是让在二战中被迫害的犹太人有个家,但问题是,对于巴勒斯坦而言是不公平的。犹太人虽然曾在这里建国,但是那是过去了,拿到现在来说事儿,那巴勒斯坦肯定不干,于是以色列建国后,就和巴勒斯坦经常爆发战争,这就是巴以冲突。

版图上看,以色列被黎巴嫩、约旦、叙利亚、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包围
2.中东战争
刚所讲的巴以冲突,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民族,为了获得各自的生存空间而进行旷日持久的战争,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巴以冲突可以看作是中东战争的核心环节。简单讲,巴勒斯坦被拆成了两部分,巴勒斯坦不服,加上周边国家(埃及、约旦、沙特、叙利亚、伊拉克、也门、黎巴嫩等)的阿拉伯人对犹太人也有民族矛盾,整体上都很排斥犹太人,最终在1948年到1982年的30多年里,爆发了5次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战争,这就是中东战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年5月,刚刚讲到,由于巴勒斯坦土地极度不公平的分割,导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交战。当时参战的7个国家有埃及、伊拉克、约旦、黎巴嫩、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和也门,他们已经组建了早期的阿拉伯国家联盟,有点类似于“小北约”,好兄弟被阉割了,于是一拥而上去帮忙,但在美国的支援下,阿拉伯国家战败。 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1956年,由于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公司后,禁止以色列船只通过运河与蒂朗海峡,以色列发动战争与埃及争夺通行权。战争共持续了6天。
第三次中东战争。又称六五战争,1964年5月叙利亚军向以色列定居点开火(以色列在作战中占领了部分叙利亚领土,叙利亚打的是这部分),由此爆发冲突。最终以色列全面获胜。
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这次战争引发了石油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过程是埃及和叙利亚企图收复被以色列占领的失地,对以色列发动进攻,阿拉伯国家先胜后败。
第五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因其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武装暗杀,对黎巴嫩境内巴勒斯坦武装发起进攻,这次战争是巴勒斯坦问题的延续,以色列最终单方面撤军,第五次中东战争告终。 从宏观上看,以色列由于建国问题跟周边阿拉伯国家格格不入,属于中东地区的“另类”。虽处于弹丸之地,但由于美国的支持,以色列无论军事还是经济都高度发达,整个国家被“武装到牙齿”越打越强。因此目前的状况,就只能打打嘴炮,或者不时偷袭骚扰搞点事情。
以色列在中东地区是美国的排头兵和桥头堡,美国利用以色列和其他国家的矛盾,在幕后出谋划策制造冲突,以此来达到控制中东的目的。而对于美国支持以色列,阿拉伯国家自然也是恨的牙痒痒,但无奈缺少跟美国叫板的实力和勇气。而如今敢跟美国抗衡的中东国家,伊拉克政权被灭,叙利亚战乱不断,伊朗被制裁多年仍在苦撑,大多数反美政权都被折磨的够呛。沙特更是老油条哪个大国都不得罪,还当了美国的盟友,日子过得还算滋润。
三、两伊战争
主要是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矛盾引发的战争。首先要了解伊斯兰革命。革命发生在1979年的伊朗,这是伊朗在中东关系发展变化的转折点,后面讨论伊朗和美国关系的时候还会讲到。简单来说,在伊朗,革命前掌权的是巴列维王朝,实行独裁统治,同时高度亲美,推行全盘西化。但伊朗作为历史悠久的穆斯林国家,西方的文化制度,严重冲击了穆斯林的传统,加之掌权者贪污腐败、民生凋敝,最终爆发了伊斯兰革命。“什叶派”领袖霍梅尼领导推翻了巴列维王朝,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共和国,霍梅尼掌权一直到今天。为什么说伊斯兰革命重要呢?霍梅尼奉行高度反美反以政策,同时又是正统的、极具扩张性的“什叶派”,这样的政治、宗教主张,注定伊朗要被美西方国家和多数“逊尼派”的阿拉伯国家所针对。因而在1979年之后,伊朗一直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要把伊朗这个情况放在后面事件中加以理解。 再说回两伊战争。两伊战争的交战国伊朗和伊拉克,两国接壤。从1980年到1988年一共打了八年,时间上看,是在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后爆发的战争。战争的原因大致有三点:一是领土争端。阿拉伯河是伊朗和伊拉克的交界河,是两国重要的石油出口通道,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掌权后,野心膨胀,想完全掌握阿拉伯河的控制权,遭到了伊朗的反对,这是战争爆发的主要矛盾。二是宗教原因。伊朗和伊拉克主流是“什叶派”,但伊拉克掌权的是国内占少数的“逊尼派”萨达姆政权。当伊朗的伊斯兰“什叶派”革命成功后,伊拉克的“逊尼派”担心自己政权被威胁,担心自己国内的“什叶派”会被伊朗输入革命。三是民族矛盾。伊朗大多是波斯人,伊拉克大多是阿拉伯人,俩方在对方的境内都属于少数民族,因此经常发生暴力冲突。两国都鼓动对方的库尔德人在对方境内争取民族独立,借此机会给对方国家制造麻烦和分裂,以完成自己的野心。
战争结果方面,其实并没有结果。经历过这场战争,双方的领地依旧没有变化,伊朗军队死亡35万,伊拉克18万,在联合国协调下,两国签署了停战协议。当然这里也有美国的影子,霍梅尼掌权后,伊朗跟美西方交恶,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苏联转为支持伊朗,美国也支持伊拉克发动两伊战争。
两国在上世纪80年代打了一架,那今天,两国关系怎么样了呢?还是敌对状态吗?实际上,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逊尼派”萨达姆集团倒台,伊朗自然是高兴的,因为无论新政权是“亲美”还是“反美”,国内的恐怖主义和战争后带来的内乱,都让伊拉克人民都同美国势同水火,恨之入骨。同时因为“什叶派”在伊拉克占大多数,选举政府必然会产生“什叶派”政权。所以用“惺惺相惜、同病相怜、难兄难弟”来概括两国现在的关系,再恰当不过了。
四、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
1.海湾战争
1991年2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主要原因是伊拉克在经历两伊战争后经济下行,想通过侵占邻国抢占资源缓解经济压力,但这种入侵行径遭到了联合国和国际舆论的联合抵制。当时科威特背后老板是美国,入侵科威特那美国面子往哪放。还有一点原因就是萨达姆虽然在两伊战争期间得到了美国的支持,但萨达姆属孤傲自大的状态,也并没有完全追随美国,也就是“亲美”的诚意不够。随后美国便以“人权”为由主导了这次海湾战争,28天后伊拉克败退,联合国撤军。在战争中,美军运用了大量高科技武器,展示了压倒性的制空、制电磁优势。这次战争也加强了美国在该地区的政治、军事存在,说白了就是:你们中东国家,在政治上多多听话,不然就得跟伊拉克一样挨揍了。军事上多买点我们的武器吧,你看多厉害。

2.伊拉克战争
2003年3月,美英联军对伊拉克发起了战争,伊拉克战争也可以被称为第二次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的实质是美国想要避开联合国而打击伊拉克内存在的反美政权。其实在两伊战争中,美国帮助过伊拉克,两国还是比较友好的,但是萨达姆对权力掌控的欲望远超美国的预期,引发了第一次海湾战争,从那以后,反美政权在伊拉克生根发芽,在当时,美国支持谁,伊拉克就反对谁,你要我减产石油,我就增产,你要我用美元结算,我偏用欧元,总之就是处处对着干。当然,一切的阴谋诡计都要批上遮羞布,美国官宣的作战目的是:帮伊拉克铲除萨达姆独裁政权,帮助伊拉克人民建立一个自由、民主的政权,同时搜寻并销毁隐藏在伊拉克境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剿灭恐怖分子,以及“保护”伊拉克的石油及其他天然资源等等。2003年4月,萨达姆政权被推翻,建立了民主政府,国内“逊尼派”、“什叶派”、库尔德人,各种势力平衡制权,美国留下大量驻军用于打击反美的极端组织“伊斯兰国”,“保护”伊拉克民主。直到今天,伊拉克国内仍处于动荡、低迷的状态,国力衰弱不堪,难以再现当年的荣光。 伊拉克独特的国情,注定无法建立民主政府,反倒是萨达姆这样的战争机器才能把控国家大权,伊拉克政府有硬性规定:总理是什叶派,议长是逊尼派,总统是库尔德人。总统是名义上的,总理掌握国家实权,理论上伊拉克不能算作是纯粹的“什叶派”国家了,但“什叶派”在伊拉克还是占据人口的大多数,并且跟逊尼派不可调和,伊拉克中“逊尼派”有沙特支持,“什叶派”有伊朗支持,库尔德有美国支持,整个国家权力分散制衡,还要堤防恐怖组织搞事,日子十分艰难。
这里再引申个题外知识,美国打击伊拉克的背景,是在2001年9·11事件之后,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总统布什宣布向恐怖主义作战,把伊拉克等多个国家列入“邪恶轴心国”(反恐确有其事,但本质上还是借着反恐顺道打击反美政权),恐怖主义组织包括本拉登的“基地”组织以及衍生出来的“伊斯兰国”(ISIS)等,这部分在叙利亚内战部分加以介绍。 
六、叙利亚内战
从2011年年初开始,爆发了叙利亚政府与叙利亚反对派之间旷日持久的冲突。叙利亚内战是中东地区持续时间长、势力纠纷广的“代理人战争”。叙利亚这么多年来,饱受内乱和外来入侵之苦。原因非常复杂,主要有地理位置和历史遗留问题、内部民族矛盾和不同派别斗争招致外来干涉,以及地区与域外国家利用叙民族和内部矛盾干涉和侵略叙利亚,以获取经济利益和战略利益等原因。早在1979年,霍梅尼的反美态度就引发美国对伊朗的制裁,更有媒体称2011年叙利亚内乱更是美国中情局,利用叙利亚内部矛盾而煽动和一手策划的。
叙利亚战争的内部原因,是由于巴沙尔政府的腐败导致的,加之逊尼派国家贫富差距过大,官僚资本主义盛行,爆发游行示威引发内乱。叙利亚的反政府武装也绝不是无端生事,老百姓活不下去了,我不反你我反谁。这里其实跟我们国家早期的状态是很像的,当年国共合作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也是这个情况,北洋政府也是官宣的名义上的政府,对北洋政府而言,国名革命军也使反政府武装。
叙利亚战争的外部原因,相对复杂,我们从交战方来作简要分析。交战方大致分为三类:
叙利亚政府军。主要是俄罗斯和伊朗支持的巴沙尔政府下的军队。起初节节败退,后来在俄空军支援下,逐步占据主动。这里需要搞清2个问题。首先,伊朗为什么支持叙利亚政府军?一是叙利亚和伊朗同属什叶派国家,教派主张让两国政府联系紧密。二是叙利亚是反美反以色列的坚定份子,与伊朗意识形态相近,两国都遭到美国制裁打压,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其次,俄罗斯为什么支持叙利亚政府军?简言之为了加强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扩大战略空间,美国打压的国家俄罗斯自然要支持,甚至不惜亲子下场维护叙利亚政府,于是“阿斗”就这样被扶起来了。
反政府武装。大体上可分为沙特阿拉伯、土耳其等地区和西方国家支持的逊尼派武装,和美国等支持的库尔德人武装。这里面的利益纠纷比较多,从国内角度看:叙利亚巴沙尔政权是“什叶派”,国内“逊尼派”经常受到欺压,自然就起来反叛了。其次是库尔德武装,在前面讲到,各个国家都有一些库尔德人,他们也想建立自己的国家,趁着内乱也发动了战争。从支持国的角度看:沙特支持“逊尼派”武装好理解,主要出于教派主张。而土耳其有自己的小算盘,土耳其境内除了土耳其人大约还有15%的库尔德人,叙利亚的库尔德人建立了武装并且要建立国家,势必会对土耳其的库尔德人起到引导作用,这对土耳其来说是不可接受的。于是土耳其支持的反对派,主要打击的是叙利亚的库尔德人。至于美国,美国借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为由,支持库尔德人,加强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 从这里我们能感受到土耳其和美国是有利益冲突的,即便土耳其也是北约的一份子,但是土耳其并不对美国言听计从。所以美西方对土耳其政府持有较为敌对的微妙关系,特别是在土耳其出兵后,美国对土耳其实施了制裁。
极端组织。这里主要说一下影响较大的“伊斯兰国”(ISIS)。“伊斯兰国”是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的产物,它原本是本拉登“基地组织”在伊拉克的分支,在美国入侵后,这个分支组建了“伊斯兰国”,美国在2007年向伊拉克增派军队后该组织受到打压转入地下,在2011年叙利亚内战之际,又重新活跃起来,并控制伊拉克和叙利亚的部分领土,宣布要建立“哈里发”国家。从这么多年各国的打压,极端组织仍然活跃在各个角落,足以看出这个组织的强悍战斗力,ISIS没有任何国家支持,单独作战时却能吊打政府军和反对派。
所以,叙利亚内战从内部看,就是巴沙尔、反对派、ISIS的“三国大战”,极端组织ISIS打巴沙尔,打反对派,企图建立新政权;巴沙尔打反对派,偶尔打ISIS(打不过);反对派打巴沙尔,偶尔打ISIS(也打不过)。从外部看,叙利亚政府军受俄罗斯、伊朗支持,反对派中“逊尼派”受沙特、土耳其等国支持;反对派中库尔德武装受美国支持,美国想借库尔德之手,灭掉ISIS,以及推到巴沙尔政府,拔除俄罗斯在中东的这颗“钉子”;极端组织所有人都不支持。这就是叙利亚内战的大体情况。
其实,叙利亚内战打来打去,主要就是美俄在博弈,巴沙尔极权政府苟延残喘,沙特和土耳其等地缘强国意欲捡漏,国内反对派趁机反攻,ISIS浑水摸鱼。百姓最可怜。
至此,我们把第二部分的6场冲突归纳一下。宏观上看这些冲突概括为3点:一是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矛盾引发的中东战争。二是伊拉克侵略性带来的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三是叙利亚自身政治牵动大国博弈的叙利亚内战。这些冲突的掌握,有助于理解各国之间复杂关系。
比较有意思的是,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主角都有伊拉克,这根萨达姆政权的主张有很大关系,萨达姆更像是一个军阀,军国主义思想严重,加之伊拉克石油储备丰富,军事实力号称“第四大军事强国”,因而极具侵略性,更不愿意听美国的招呼,而伊拉克出于中心的地理位置注定是个兵家必争之地。其实本身侵略性不要紧,但触及到了美国利益,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美国霸权,大概就是萨达姆政权被终结的最好诠释吧。
七、沙特和伊朗的矛盾
伊朗和沙特,牵扯的恩怨纠葛比较多,但也没有发生过大的冲突。这两个国家是除以色列以外中东实力最强的两个国家,是该地区的前两大石油输出国,但关系却是水火不容。两国历史久远,为了方便理解,我们从一战后开始梳理。
一战后(1914-1918),伊朗出于富国强兵的需要,开启了世俗化的改革。所谓世俗化改革,类似于洋务运动,主打的是全面西化,伊朗当时掌权的巴列维王朝建立了政教分离的政权,而但是沙特拒绝世俗化,此时在政治上已有一些分歧,但总体上也还算稳定,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暴力冲突。
二战后(1931-1945),为了独霸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遏制苏联在中东的扩张。美国和沙特、伊朗、以色列建立了战略同盟关系。同在美国的“屋檐”下,伊朗和沙特也逐渐形成了战略同盟关系。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沙伊两国虽然是盟友关系,但两国的分歧始终没有消失。
直到1979年,伊朗爆发了伊斯兰革命,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国,霍梅尼上台后,伊朗和美西方国家的关系全面恶化。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
第一,输出革命问题。输出革命,是指帮助其他国家进行与本国革命性质相同的革命,当时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也使苏联对我国进行的输出革命。在当时,沙特是君主专制,伊朗是政教合一的共和制。沙特担心伊朗输出革命威胁到自己的君主专制,便极力阻止伊朗向伊拉克、黎巴嫩等国输出革命。而霍梅尼宣称“沙特就是美国在波斯湾地区的代理人”,代表美国而非伊斯兰的利益,激起了沙特的强烈不满。
第二,教派分歧问题。霍梅尼成为了“什叶派”的领袖,和“逊尼派”的沙特在教派上也存在严重的分歧,伊朗不断的用宗教的理论证明着沙特王室的不合法性,还鼓动在沙特的一些什叶派教徒在沙特制造暴乱事件。沙特认为霍梅尼的所作所为是在推翻沙特王朝的统治,也开始针对伊朗,1979年之后,美国出台了多项制裁伊朗的法案,沙特也坚定支持对伊朗的制裁行动。而1980年-1988年的两伊战争中,沙特坚定支持伊朗的对手伊拉克。两国就这样渐渐由同盟走向了对抗。
2011年叙利亚的内战,背后都有着伊朗和沙特两个大国的身影。两国名义上保持着外交关系,实际上双方对于宗教领导权的争夺,使得两国成为了中东最为敌对的两个伊斯兰国家。(在“六、叙利亚内战”部分有所提及)
2014年,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部的也门爆发了反对美国、沙特的胡塞武装起义。胡塞武装起义部队多数信仰伊斯兰教“什叶派”,背后支持者就是伊朗。
2016年1月,沙特处决了伊朗的神职人员,直接引起了伊朗的强烈不满。随后两国交恶,宣布断交长达7年。伊朗和沙特之间的矛盾,实质上是宗教主张不同引起的。两国也曾有过蜜月期,但总体上分歧居多。2023年3月,两国才在中国的斡旋下恢复了外交关系。
第三部分:简要结论
我们从中东地区内部和外部两个维度,从民族、宗教、地缘三个方向分析概括了中东最关键的六个国家,所谓把书读厚再读薄,我们再把前三部分内容做一下精简的总结。
以色列:和叙利亚等周边阿拉伯国家关系恶劣,既有政治上的原因也有 包括沙特在内的大多数阿拉伯国家,今天仍未和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彼此对立甚至敌视。是美国在中东最忠实的“代理人”,政治、军事、经济完全被美国掌控。
伊 朗:对以色列也处于敌对状态,和俄罗斯、伊拉克、叙利亚关系紧密。在萨达姆政权垮台后,霍梅尼是中东反美政权最强烈的国家。近期有伊核问题、苏莱曼尼被刺、向俄罗斯输送武器等热点。同时,伊朗是“什叶派”的核心国家,向“逊尼派”为主的阿拉伯世界扩张让其在中东地区相对孤立。
叙利亚:和伊朗关系紧密,也得到俄罗斯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支持。叙利亚巴沙尔政府是中东地区反对美国和以色列的重要角色和伊朗很像。叙利亚受到美西方制裁,也因宗教教派问题而受到沙特等“逊尼派”国家的排挤,加之政局动荡,整个国家十分衰弱,一定程度上滋生了恐怖主义温床。但近期阿盟重新接受叙利亚也表明局势正在发生变化。目前美国以打击恐怖组织为由赖在叙利亚不走,侵占油田,巧取豪夺攫取经济利益。 伊拉克:目前政府政治领导力不足,属于四分五裂、丧失存在的的国家。是名义上的“什叶派”国家,实则“逊尼派”和库尔德也有很强的政治影响力。国内反美情绪严重,但又依赖美国打击恐怖组织,美国从伊拉克撤军后,恐怖组织仍不时作乱。2023年重新回归阿盟。
土耳其:本国宗教矛盾不尖锐,属于偏西方的现代化国家。政治上倾向中立,整体上欧洲不怎么待见土耳其,因叙利亚战争导致与美西方国家关系不和,受到美国制裁,目前战略上逐渐向俄罗斯靠拢,而俄罗斯也一直想争取土耳其。土耳其和叙利亚存在利益冲突,支持叙利亚反对派,打击叙库尔德人。
沙 特:是阿盟中的“老大”,作为阿拉伯国家反对以色列,作为“逊尼派”国家反对伊朗,支持叙利亚反政府武装。沙特虽然也是美国的盟友,但双方更多是互相利用的关系。近些年诸如美籍记者在沙特遇害、沙特不配合美国增产石油等事件,也表明沙特政府也有意脱离美国的控制。
希望以上知识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错误,还望及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