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搞懂4种常见中药剂型,建议收藏!
常吃中药的朋友可能发现了,有时医生开的药是药汤,有时是小丸子,有时又是乌黑发亮的膏体。面对形态各异的中药,疑惑的患者朋友只好简单粗暴地统称为“中药”,而在中医药领域里,我们称这些中药形态为:剂型剂型,是指在药方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与药物特点,制备出的一种药物应用形式。药汤,即汤剂;药丸,即丸剂;药粉,即粉剂;颗粒剂(如小儿感冒灵颗粒),即中药配方颗粒,它们都属于中药剂型。医生开方时,选择合适的剂型,既可以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减少毒副作用,还能便于使用、贮存和运输。所有的剂型都是在中药饮片的基础上进行变化的,中药饮片就是新鲜的中药采集后,按照相应的炮制方法加工制作而成,可直接用于临床的中药材。中药剂型多达20余种,我们将选取常见的4种传统剂型进行介绍。汤剂壹 什么是汤剂?将中药饮片按照一定制备条件煎煮所得的药汤,即为汤剂。它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剂型。
汤剂常见应用汤剂可供内服和外用。内服汤剂进入胃肠后可直接被吸收,迅速发挥疗效,用治各种疾病。外用汤剂有洗浴、涂抹、熏蒸、含漱等多种用法。①洗浴、涂抹用药液洗浴、涂抹患处,直接接触病变部位,发挥其祛风除湿、清热解毒等作用,多用于治疗疮疹溃疡。
②熏蒸使药气窜入肢体的肌腠筋骨,发挥其祛风、散寒、除湿等作用,适于治疗病邪在外的疾患。③含漱使药液暂留在口中,直接分布患处,发挥其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等作用,适于治疗口腔、咽喉等部位的疾患。粉剂贰 什么是粉剂?粉剂(即散剂),是指原料药物或与适宜的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粉剂可分为内服或外用两种用法。
粉剂的常见应用①内服常见的粉剂内服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开水冲泡后服用,一种是制成中药胶囊,温水送服。粉剂制成胶囊后具有3个优势1:可掩盖药材本身不良气味,便于吞服;2:能够减少刺激性药物对胃部的作用,更适宜肠胃功能敏感脆弱的患者;3:提高药物稳定性。如对光敏感的药物、遇湿热不稳定的药物,可装入不透光胶囊中,防护药物不受空气中氧、湿气、光线的作用,避免出现吸潮、变质等不良反应,从而提高其稳定性,利于存放。
②外用粉剂外用可用于外敷治疗皮肤问题,也可用于芳香疗法。1:外敷当身体有大面积皮肤需要治疗时,粉剂能以较低成本实现覆盖面更广、停留时间更长的外用治疗。同时,当身体关节处、褶皱处有创伤时,粉剂也能全面、灵活地覆盖患处。2:发挥芳香疗法的作用中药饮片制成粉剂后,药材表面单位面积增大,芳香药性充分散发,并通过鼻腔、口腔、咽腔粘膜以及皮肤被人体吸收,从而发挥中药的治疗和养生功效。其中,中药香囊和药枕,是芳香疗法中最常见的两种应用。
常见的中药香囊有:驱蚊香囊、防疫香囊、助眠香囊、提神香囊、防流感香囊、车内除味香囊等。常见的药枕有:颈椎不适药枕、神经衰弱药枕、失眠药枕、头晕头痛药枕等。丸剂叁 什么是丸剂?原料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固体制剂。
丸剂是一个剂型大类,根据赋形剂的不同,丸剂还可以细分成不同的种类,如:浓缩丸、水丸、水蜜丸、大蜜丸、小蜜丸等。l 药粉+水=水丸l 药粉+水+蜂蜜=水蜜丸l 药粉+浓煎药汁(+水)=浓缩水丸l 药粉+浓煎药汁+蜂蜜(+水)=浓缩水蜜丸l 药粉+蜂蜜=蜜丸每丸重量在0.5g及以上的称大蜜丸,每丸重量在0.5g以下的称小蜜丸。
丸剂特点1. 释药缓慢,作用持久。2. 适用于慢性病治疗或病后调和气血。3. 减少刺激:因丸剂释药缓慢,对毒性、刺激性药物可以延缓吸收,从而降低毒副作用。4. 减少挥发:芳香性药物或有特殊不良气味的药物,可泛在丸剂内层或通过包衣掩盖,从而降低药物挥发性气味对服药的影响,减轻服药压力。5. 服用、携带方便:温水送服,服用方便;包装单位小,方便携带。丸剂适宜病症1. 慢性病、虚弱性疾病丸剂服用周期长,价格实惠。(受药材特点、剂型特点、工艺特点影响,有些急症用药也会用丸剂,比如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十香返生丸等)2. 结节、增生类疾病峻药缓用,减少不适反应。3. 脾胃虚、肾虚、气虚丸剂释药缓慢,减少对身体的刺激。膏方肆 什么是膏方?膏方(也称煎膏剂、膏滋),是指饮片用水煎煮,取煎煮液浓缩,加炼蜜或糖、木糖醇等制成的半流体制剂。根据浓缩程度的不同,膏方可以细分为流浸膏(嫩膏)、罐装膏(中膏)、切片膏(老膏)等。
膏方特点膏方一般由20~40余味中药组成,特殊情况下可使用上百味中药,属大方、复方范畴。在众多中药剂型中,膏方萃取药物精华,剂量浓缩,量少而质纯,服用甘甜悦口,适宜长期久服,是一种具有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等综合作用的成药,更是滋补调理的首选。膏方适宜人群膏方调养适用于阴阳、气血、津液失衡的人群,包括慢性病病人、女性、亚健康、中老年人、病后/术后/产后等。开药时,医生会结合药材特点、患者病情、用药场景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宜的中药剂型给到患者,以期充分发挥药材功效,方便患者用药和存放。
我国使用中药可达数千年之久,而剂型的出现也历史悠久,早在《内经》的13首方剂中,就已经出现汤、丸、散、膏、酒、丹等剂型。
1定义及分类
剂型就是根据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不同性能,加工制成的一定形态的制剂形式。按剂型形态又分为液体剂型、固体剂型和半固体剂型。
传统剂型
液体剂型又分为汤剂、酒剂、酊剂、露剂、糖浆剂、口服液、注射液。
固体剂型又分为散剂、丸剂、茶剂、条剂、锭剂、丹剂、片剂、冲剂、栓剂、胶囊剂。
半固体剂型又分为膏剂。
近年来新的剂型又不断涌现包括滴丸剂、气雾剂等。
2剂型特点
01汤剂
又称煎剂,古称汤液,是将药物饮片加水煎煮一定时间,去渣取汁而制成的液体剂型。主要供内服,其优点是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并能根据病情变化而随证加减,能较全面、灵活地切合每位患者,尤宜于病症复杂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但汤剂制备相对不便,服用口感欠佳,携带储存受限。
02酊剂
是以不同浓度的乙醇为溶媒,经过不同的方法浸出中药的有效成分所得到的液体,多为外用。酊剂具有有效成分高、用量少、作用快、不易腐败等特点。
03散剂
是将药物粉碎,混合均匀,制成粉末状制剂。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类。李杲云:“散者散也,去疾病用之。”其特点是制作简便、吸收较快、节省药材、便于服用与携带。
04丸剂
是将药物研成细粉或使用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黏合剂所制成的球型固体剂型。李杲云:“丸者缓也,舒缓而治之也。”丸剂与汤剂相比,吸收较慢、药效持久、节省药材、便于服用与携带。常用丸剂有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等。
05胶囊剂
是将一定量的药材提取物与药粉或辅料制成均匀的粉末或颗粒,填充在空心胶囊中而成,其特点是外观整洁美观,宜于吞服,并能掩盖药物不良气味或需要定位释放的药物。
06煎膏剂
是将药材用水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炼蜜或糖制成的半固体制剂,又称膏滋。其特点具有吸收快,浓度高,体积小,便于保存,可备较长时间服用。有滋补调理作用,用于治疗慢性病和久病体虚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