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机体气机升降的良方--柴芩温胆汤
温胆汤出自孙思邈《千金方》,是清热祛痰之常用方 ,全方由茯苓 、法 夏、陈皮、竹茹、枳实、甘草诸药 组成。柴芩温胆汤为夏度衡老中医自拟方,由温胆汤加柴胡、黄芩而成 ,以增加疏肝、清热作用, 为疏肝解郁、清热化痰 之方。脾为生痰之源, 肺为贮痰之器, 《诸病源候论》谓痰由气化不行而成。然痰邪常常兼夹他邪而致病, 如痰火、痰热、痰浊、痰湿等。痰火、痰热以犯上为主, 痰浊、痰湿以下溜为多。
柴芩温胆汤功能使肝气条达, 胃气得降, 脾气得运, 清气升而浊气降, 则气血痰火湿食诸邪皆能消散, 正是为这一病理机制所设的代表方剂, 针对性强, 用药精当。
柴芩温胆汤主要用于治疗痰火郁结诸证, 且属于一些难症怪病。古人云:“百病多由痰作祟”, “诸般怪证皆属于痰”, “痰火可以生异病”, “怪病多从痰治”等。
祖国医学认为痰之为患, 随气上下, 无处不到, 可蕴阻于中焦肝胆脾胃, 可弥漫三焦, 侵犯五脏六腑, 停留于四肢关节, 痰郁生火, 痰火郁结, 致病多端。
“ 生 死之机 ,升降而 已 。” “ 升降息则气立孤危”。脏腑的升降功能不仅是生命存在的特征与根本,而且与各脏器的功能活动、精微物质的输布、能量的代谢等密切相关。
人体的生存及脏腑经络的功能,全赖气的统摄和升降有序的运动,才能实现机体的协调 及内外环境的统一 。一 旦气机不调,升降出入运动失常,则可致病。
肝脾宜升,胆胃宜降, 肝脾胆胃互相配合,共 同完成人体气机的升降运动 。人体气机升降失常, 可由肝脾胆胃气机升降失常所致。肝、脾 、胆、胃中, 若一者升降失常,将影响其它脏腑的升降机能。
脏腑机体的气机升降和气血的运行失调,致肝失疏泄 、胆胃俱逆 ,失于疏泄,肝木乘土,致脾 胃升降失调,聚而成痰 ,治疗以调气法调理气机,可用柴芩温胆汤加味治疗。
方中茯苓一味如 《 世补斋医书》 所云 :“ 为 治 痰 主药, 痰之本, 水也, 获苓可以行水, 痰之功 ,湿也,茯苓又可去湿。” 法夏辛温为燥湿祛痰之要药, 又能和胃降逆而有止呕作用;陈皮、枳实皆入脾经, 陈皮“ 疗呕哕反 胃” 、理 气化痰 ,使气顺则痰降,气行则痰化;枳实利胸膈以降其冲逆之气;竹茹入胆胃经 ,味甘性寒,清热化痰,除烦,甘淡微寒,善清胃热而 止呕 ;柴胡疏肝而升清阳;黄芩清胆热、祛湿邪。诸 药合用, 使肝脾得以升清, 胆胃得到调 畅, 脏腑气机温柔,和顺,实为调 畅气机、和顺胆胃之良方。
在用柴芩温胆汤调整脏腑气机升降失常的同时, 还应 根据病情的变化,随症加减 ,如以肝病为主,可重用治肝药,或疏肝或潜阳,若见脾病突出,则应加重治脾药, 或健脾或祛湿,若 以呕恶为特点,则加重 止呕 药。
根据临床观察, 本方用于呼吸、消化、神志精神等系统疾病效果良好, 只要符合胆胃不和, 痰热内扰, 升降失常之病机, 症见舌苔厚腻, 脉滑有力者, 率先使用此方, 常获良效。可见柴芩温胆汤在临床上的应用广泛,。
页:
[1]